
教育部:88%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入预收费监管
9月23日,教育部在答复“关于加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的建议”中明确,目前,各地普遍采取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预收费进行监管。数据显示,全国已有9.54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监管要求采用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对培训预收费实行监管,纳入监管的机构比例达88%。
当前,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受到大幅压减,非学科类培训问题开始凸显。教育部通过通报、约谈、调度、督办等方式,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指导各地分类明确主管部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分类明确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主管部门,初步理清了部门职责,形成了部门协同治理的工作机制。北京市、天津市等约一半省份已出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明确了审批登记流程。在标准中,对办学许可审批、场所面积、开办资金、消防及安全管理、师资配备等作出了明确要求,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2021年10月,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采用银行托管和风险保证金两种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不区分学科类和非学科类)预收费进行监管,风险保证金最低额度不得低于培训机构收取的所有学员单个收费周期(3个月)的费用总额。目前,各地普遍采取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预收费进行监管,据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各地已有9.54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监管要求采用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对培训预收费实行监管,纳入监管的机构比例达88%。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类型多样,目前以市场定价为主,“双减”改革以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部署各地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排查整治工作,杜绝培训恶意涨价和超时段收费。从目前监测结果来看,全国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抓好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要求各地在明确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抓紧制定设置标准,严格审批登记。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常态化监管,全面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行为。持续加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完善价格监测,深入开展培训收费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着力防范化解风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来源:内蒙古教育发布
-
2021-09-22
“双减”背后的作业“加减法”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双减”政策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成为实现减负的重要前提,也要求学校必须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业是教育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具有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等功能,“双...
-
2021-09-08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重要通知!
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实、工作见效,日前,自治区教育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
-
2022-05-30
呼市教育事业发展中心赴武川县进行教育信息化应用提升专项培训
为深入推进“呼和浩特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云平台的效能,5月27日上午9:00,在呼和浩特市教育事业发展中心肖天军主任的带领下,一行13人来到武川县第一中学...
关于我们


总部电话:
0471-4816262
总部地址: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哲里木路39号
预约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