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双减”在学校落地见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详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 教育盘点2021
12月21日,教育部举行“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
跟教育小微一起去现场看一看——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情况怎么样?
跟教育小微一起来听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的介绍——
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教育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双减”文件要求,把落实“双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事项,作为部党组和教育督导“双一号工程”,采取百日会战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综合施策,狠抓落实。在落实“双减”工作中,始终把校内减负提质作为“双减”工作的根本之策,着力通过落实“双减”,进一步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强化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进一步厘清教育体系,切实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净化社会教育生态,有效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紧紧抓住秋季学期这个落实“双减”的第一学期,周密部署,深入推进,推动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开局良好、全面突破、成效明显。
一、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学校落实“双减”任务
一是精心谋划部署。凝聚减负共识,今年暑期举办了各省(区、市)主管厅长、处长学习研讨班,深刻领会“双减”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谋划落实举措。出台配套措施,印发了关于加强作业管理、做好课后服务、规范考试管理、探索暑期托管等系列配套文件,细化具体落实要求。推动综合改革,教育部成立了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28个分学科、分领域的专委会,强化教学改革指导;建立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工作;加强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激发内生动力,部署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精心打造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和精品专题教育资源,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服务边远农村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也服务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工作。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坚持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按照“双减”文件精神,指导学校强化“三个提高”: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坚持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精准分析学情,强化作业设计研究,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确保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推动校校开展全覆盖,保证时间“5+2”(每周5天、每天2小时),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强化条件有保障,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推动学生的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强化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注重教研支撑和专家指导,完善教学规程,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辅导答疑,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保证学生学业质量,努力做到教师应教尽教,促进学生学足学好。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健全上下联动机制,建立了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双减”工作直报平台,通过学校直报、双周通报、每月调度、社会监督等方式,推动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认真落实“双减”任务。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专题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双减”政策精神和学校落实的具体举措,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理性帮助孩子确立成长目标,防止盲目攀比导致加重学生学业负担。通过网上直接填写调查问卷,广泛了解家长对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感受和意见建议。健全典型案例推广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各校落实“双减”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分三批推广了51个关于校内减负提质的典型案例,并广泛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积极作为,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新学期开学以来,各地各校坚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聚焦做好校内减负提质,创新工作思路,细化落实举措,广大校长教师积极作为、辛勤奉献,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各校普遍(99%以上)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不少地方通过制订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作业设计大赛和优质作业展示交流活动,着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二是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制订了课后服务方案,普遍开展了课后服务,基本实现了“5+2”全覆盖,课后服务项目质量有效提升。各地各校把课后服务作为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落实全面育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有效解决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的重要举措。在课后服务时间不仅指导学生有效完成书面作业,做好答疑辅导,还普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育、艺术、阅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据直报平台摸底调查,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活动,87.3%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课后服务吸引力显著增强。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广大教师积极付出,有91.7%的教师参与提供了课后服务,同时还遴选聘用了20余万名符合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了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解决了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在课后服务中,根据家长需要,各地各校还普遍提供了延时托管服务;此外,有2.1万所学校积极探索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有302.6万名学生参加暑期托管。
三是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地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高度重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建立了一批教学改革示范区、示范校。学校普遍更加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规范,99%以上的学校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认真执行教学计划,注重强化教学管理、教研备课、教学评价,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99%以上的学校做到了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普遍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98.7%的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保障学生学业质量。
四是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积极转变。“双减”工作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校长教师、家长、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科学教育观念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同,普遍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更加关注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身心健康发展,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特别是许多家长转变了过去让孩子拼时间、多刷题、盲目报班的行为。据中国青年报调查,70.3%的家长认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66.2%的受访家长表示要鼓励、陪伴孩子参与校外体育运动,65.5%的受访家长表示不额外增加孩子课业负担,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五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加快。各地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深入落实“双减”的重大举措。面对“十四五”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高度重视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稳妥有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
六是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深化。各地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遍把落实“双减”工作的举措和成效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发挥好评价“指挥棒”作用,着力扭转唯分数、唯升学不良倾向,积极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学校落实“双减”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国家统计局在秋季开学后的专题调查显示,校内减负成效初显,作业负担明显减轻,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72.7%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学校直报平台收到了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调查问卷,97.3%的家长反映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
学校落实“双减”、推进减负提质工作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协同推进,特别是广大校长、教师辛勤付出、无私奉献,表现出了强烈的教书育人情怀和使命责任担当,在这里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三、巩固成果,进一步提高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水平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虽然开局良好,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成果还是初步的,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少差距,还需要持续巩固、提高水平。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紧抓住这次改革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各地各校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围绕“巩固成果防反弹、消除盲点找问题、提高水平抓突破”,推动“双减”落实继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高里走,扎实推进学校减负提质工作上水平。
一是作业管理再强化。在“压总量、控时间”基本到位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进一步完善作业设计指南,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不断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增强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是课后服务再提升。在“全覆盖、广参与”基本实现的基础上,注重“强保障、上水平”,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到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有效性、吸引力。
三是课堂教学再提质。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学工作作为核心工作去抓,认真完善分学科教学指南,健全教学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教学基本规程,强化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精准分析教情学情,加强学业质量监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是赋能教师再发力。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学校减负提质的关键。通过培训、教研、信息化等途径给教师赋能,切实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信息化应用、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能力水平。
五是均衡发展再提速。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认真做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更加全面的标准化建设,打造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是宣传引导再深入。各地各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多层次、立体化、系列化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使“双减”工作的理念、政策、成效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形成支持“双减”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图片
“双减”督导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跟教育小微一起来听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的介绍——
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教育部将“双减”督导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在部署各地将“双减”工作纳入政府教育履职评价、实行常态化督导基础上,秋季开学以来,重点开展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半月通报制度。自9月起,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名义,每两周对“双减”主要指标进度排名后10位的省份进行通报,倒逼进度慢的省份加大力度,确保按期实现工作目标。对通报的指标,我们根据全国工作进度和不同阶段工作重点,适时作出调整。截至目前,已印发6期半月通报。
二是开展专项督办。针对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和劳动用工风险排查不全问题,我们对10个省市开展了专项督办。要求10省市全面排查、完善调度机制、加强督导检查,看住重点机构、管住银行账户、盯住关键人员,做好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管控和劳动用工风险防范工作。
对8个“双减”国家试点进展慢的省市,印发督办通知,督促8省市进一步增强试点责任意识,加快推进“营转非”和培训预收费监管工作,起到试点地区应有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开设“曝光台”。在教育部官网设“曝光台”,对典型问题公开曝光。同时,印发督办通知,督促机构所在省市落实整改,并要求其他省份引以为戒,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四是设立举报平台。教育部在“微言教育”“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和“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开设举报专栏,接受群众实名举报。对8月份的8000条有效举报线索,我们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印发督办通知,要求相关省市逐项核查,目前已办结70%,其余未办结的30%主要涉及退费问题。因退费问题涉及合同双方,有的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核查,办结需要一定时间。从举报平台数据看,11月份共收到举报线索4280条,数量大幅下降,印证了“双减”工作的效果已开始显现。
2022年,我们将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落实“双减”工作,学校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
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改革教学促高质量
丰富供给保高获得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
一是推动学校教学各环节转型升级。在备课环节,教师备学情、备教材、备资源、备环境,统筹提升备课质量。课堂教学中,通过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等多种方式结合,深化课堂教学质量。在作业布置上,依托“智慧作业”等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作业质量。在考试环节,以“开准化验单”为导向,精雕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实现考试的高质量、高效能。
二是不断丰富课后服务供给。以“四段式”服务做“实”课后供给:体锻时光时段——在下午增加一次体育锻炼,实现全员户外活动;学科辅导时段——帮助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各学科教师查漏补缺式辅导服务;兴趣延伸时段——通过兴趣+自选的方式,拓宽学生成长途径;温馨托管时段——根据学生和家长需求,安排静心阅读等内容。截至目前,我校98%的学生选择了在校参与课后服务。
三是挖潜现代化学校治理。通过中、小学教师跨学段轮岗任教,探索九年一贯长链条人才培养。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通过技术赋能教师“云交流”,通过“双师课堂”等形式,实现了东城、房山、大兴三地师生同上一节课、共享优质教育的跨地域深度互动。
优化学校供给
守好学校育人主阵地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
一是58节关键课打造高效课堂,确保学生学会学足学好。学校系统梳理小学六年的教学内容,提取学科核心知识点,整体构建贯穿六年的关键课,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学科整体的知识网络,切实提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学校将课时进行统筹安排,设置了数学游戏、数学文化、数学思维等三大类拓展课程,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爱上数学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
二是丰富课后服务供给,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好课业辅导。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有意思”的学科课程,为学生提供配音、演说家等可选择的“作业超市”。同时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采取“集中+个性”辅导答疑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导师制”辅导。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设艺术、体育、科技、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的课后活动。变学校单一的供给为多元供给,加强与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的合作。目前,学校共开设课后服务课程40多门。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调研显示学生对课后服务满意率超过98%。
来源:教育部新闻办 微言教育
-
2021-12-01
全区教育系统热议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11月30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呼和浩特胜利闭幕,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全区...
-
2021-09-24
做足球青训教练,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责任
在社会上看来,职业足球教练收入不菲,足球青训教练悠闲自在,足球教练们表面上都风光无限。其实,每一名足球青训教练心里都清楚,事实并不是这样,做足球青训教练,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责任。
-
2022-05-11
【高考】考爸考妈,还有几件事要嘱咐嘱咐你
在备战高考的“战场”上,如果说考生是冲锋陷阵的“士兵”,那么家长就是运筹帷幄的“参谋”。离紧张的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最后的冲刺期,应怎样帮助孩子安心复习以顺利通过考试,成了很多家长心头最...
关于我们
总部电话:
0471-4816262
总部地址: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哲里木路39号
预约报名